有效教研,共同成长
初冬和煦温暖的阳光,
透过金黄的银杏树叶洒落下来,
形成了点点闪亮的光斑。
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,为教师创造一个相互交流、共同探究的教研平台,本学期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。
数学组的教研重点围绕“集合与分类”的核心经验展开,每次教研活动分为观摩教学活动、执教教师说课、小组评课、专题讲座等环节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其中一次的教研现场吧!
首先,杨阳老师带来的是小班数学《小帮手》,学习按物品不同的用途进行分类,初步理解吃、穿、玩标记的含义。能迁移生活经验说出物品用途及分类的理由。愿意当小帮手,初步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。老师利用情境角色扮演,吸引孩子们的学习兴趣,富有活力的语言激发孩子们想参与的欲望,丰富的教学具,深受小班孩子们的喜爱。
其次,高艳老师带来小班数学活动《分饼干》,活动中,孩子们认识了三角形、正方形、圆形。用情境操作的形式,将三种不同形状的饼干喂给小兔子吃。瞧,小朋友在玩中学,学中玩,不仅学会了本领,还体验到数学活动的快乐!
活动结束后,两位老师都及时进行了活动反思,教研组的成员们以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中数学领域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为标准,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关键经验,针对教师在两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惑,帮助他们进行细心的剖析和解惑,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提升了教师们的教学水平。
再次,杨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讲座——浅析《指南》背景下的探究式数学活动(集合与分类儿童发展轨迹与特点)。首先,杨老师用“你喜欢数学活动吗?”这个问题,引发了大家的思考,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究竟应该如何组织呢?随后,杨老师通过数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、数学探究情境的生活化、数学探究材料的生活化、数学探究形式的生活化、数学探究宗旨的生活化这五大块的内容启发教师,希望能让更多的老师喜欢上数学领域的活动,不断去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;希望老师能让更多的孩子喜欢上数学探究,发现孩子们身上的数学潜能,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相对宽松、包容的环境,培养出中国的小小数学家。
最后,吴园长针对两个活动进行了问答式点评,园内区数学教研组成员的孙主任也说道:“我们教研的前提就是立足儿童,观察儿童。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,才能制定出优秀的、适合孩子的教育目标。”
老师们通过在数学组的学习与分享,通过在园内领导的帮助下,收获满满。我们将继续在理论的引领下,结合自己的经验,将好办法落实到实践中,陪伴每一位孩子茁壮成长。
上一篇:“研”途有你,促进成长
下一篇:教研相长,共绽芳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