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家长:
你们好!
秋季天气干燥,由于孩子皮肤娇嫩、呼吸频率高、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如果饮食护理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。
为了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,提高预防知识水平,现将几种常见的秋冬季节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大家,希望家长们共同关注做好预防措施,保护孩子的健康。
秋冬季常见传染病
一、流行性感冒(流感)
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其初始症状:流涕、咽痛、干咳、全身肌肉关节酸痛,发热38℃以上,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、短距离飞沫,由于变异性快,人群普遍易感。
预防措施:多饮水、多休息,从外面回来冲洗鼻子、注意通风以及锻炼身体,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等。
二、水痘
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。患病初期可有发热、头痛、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,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,皮疹分布呈向心性,即躯干、头部较多,四肢处较少。大部分情况下,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,可不治而愈。
预防措施:
1、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。
2、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。
3、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。
三、腮腺炎
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,病人是传染源,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,接触病人后2-3周发病。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,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,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,表面发热有绞痛,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。腮腺肿胀在发病1-3天最明显,以后逐渐消退,约2周肿胀完全退尽。在发病初期的3-5天,可有发热、乏力、不愿吃东西等全身症状。
四、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。该病隐性感染率高,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,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,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。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、咽痛、口腔内疼痛和皮疹,在手、足、臀、膝部出现丘疹、疱疹,可自愈,不留痂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,愈后良好。
预防措施:
1、勤洗手、讲卫生。
2、勤通风,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3、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五、疱疹性咽颊炎
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。
1、主要症状:潜伏期3~10天。多以突发高热开始,24~48h可达高峰,升至39~41℃,伴头痛、咽部不适、肌痛等,婴幼儿常有呕吐、拒食,甚而发生高热惊厥;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、吞咽困难、四肢肌痛、厌食乏力等。经1~5天溃疡愈合,一般3天内退热,症状消失。本病预后良好。
2、预防措施:
1、经常开窗通风;早晨、饭后及睡觉前漱口、刷牙。
2、注意劳逸结合。防止受冷,如身体不适应卧床休息。
3、进行饮食调养。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,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、柔嫩多汁的食品摄入。
4、雾霾天气等,应戴口罩、面罩等,做好防护措施。
5、保持肠胃通畅。平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,保持肠胃通畅。
6、及时就医。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,千万不要"拖"。
六、秋季腹泻
传染病预防注意事项
为确保幼儿的安全,我园除了做好宣传教育、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、认真做好开窗通风、园所清洁消毒外,也希望各位家长督促提醒您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:
1.每天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,经常检查一下您孩子的身上的皮肤黏膜是否有异常。
2.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勤洗手洗澡洗头勤剪指甲。应经常彻底清洗孩子的玩具或其他生活学习用品,勤洗勤晒衣被。
3.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,加强体育锻炼,每天保证2-4小时的户外活动。
4.多喝水:有利用体内毒素排泄,净化体内环境。
5.尽量不要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密闭场所(如超市影院商场等),在公共场合不要乱走动,手不要乱摸东西,减少交叉感染。
6.保证睡眠: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,不要让孩子过度疲劳,否则会带来失衡的免疫反应。
7.按时接种疫苗。
8.如果您发现您的孩子传染了某种疾病,不要惊慌失措,不要盲目地给孩子用药,要及时到医院就诊,经医院确诊后居家休息,直到痊愈后凭医院证明返校,以免传染给其他同伴并及时和您孩子的班级老师电话联系,以便我们能及时采取进一步的消毒和防控措施。
各位家长,为了保护您的孩子和全园孩子的身心健康,发现孩子患病请及时就诊并在第一时间给班主任报告,请不要隐瞒孩子病情,一旦确诊,请在家或医院进行隔离治疗,不要随便到公共场所以免病情扩散,在治疗期间如果必须外出时请带口罩,如果隔离期满,可持医院康复证明,经园方核对后方可到园恢复上课。
谢谢您对幼儿园的理解和支持!祝您全家身体健康,生活幸福!